中国品牌距离世界还有多远?缺的是一种精神
日期:2016-11-03 来源:视维品牌设计公司 关键词:品牌 中国品牌 品牌排行榜

    中国品牌,显然还未做好走向世界的准备。


    福布斯(Forbes)前不久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这份报告中,苹果、谷歌和微软分别以1541亿美元、825亿美元和75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品牌榜前三甲。


    这次评出的全球最具价值的100大品牌来自16个国家以及19大行业。来自美国的公司占据榜单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2家,其次是德国(11家)、日本(8家)以及法国(6家)。


    这里面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品牌),我们引以为豪的宇宙第一行、腾讯、阿里巴巴、华为这些巨无霸企业,虽然在业绩上并不输于其中的某些品牌,在业务上也能和国际企业竞争,但是,为何一说到品牌,就没有底气了呢?


    是世界抛弃了中国品牌,还是中国品牌没做好准备?


    我们姑且不去考虑这份报告是否100%公正权威,但是如果将国内某些大名鼎鼎的企业(品牌)与这些上榜的品牌相比,我们还是会发现存在着某些显而易见的差距,这至少说明了在某些方面,中国企业(品牌)距离世界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品牌距离世界究竟还有多远?

    10年,50年,又或者100年?我想这并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如果缺乏了某些特质,再多的时间也无济于事。


    无论什么行业和领域,品牌都是人造出来的,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人的因素上来。目前的中国,整个社会充斥的是一种浮躁的情绪,这些情绪具体表现出来,就是:


    科技领域缺乏深入的专研精神
    制造领域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服务领域缺乏真正的关怀精神


    而这些,恰恰是与做品牌的精神背道而驰。


    国内的企业受传统广告影响至深,奉行的品牌论也都是通过快速的营销和大规模广告轰炸来实现,那些嘴上说着希望通过消费者口碑来打造品牌的企业,大多数是没钱做广告的主儿。


    事实也证明了国内大多数的品牌是通过营销出来的,因为营销可以快速提升知名度,打造品牌,这是捷径,所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和品牌都在这么玩儿。品牌是有了,但是消费者是否真的喜欢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价值有多高,那就难说了。


    但是我们纵观这些上榜的品牌:
    哪一个没有深厚的积累?
    哪一个仅仅靠营销就成就了的?

    哪一个没有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支撑?


    而我们国内那些通过广告营销出来的品牌,有多少是真正具备优良品牌的特质。

    全民浮躁,这是病,得治

    放眼国内一看,热闹的房地产,火热的互联网时刻都在吸引着国人的眼球,一家但凡能搞出点概念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动辄融资几千万,上亿美元,而实体制造企业利润低,工业技术的研发投资周期长,投入大,连从银行贷款都难,最后由于技术落后竞争不过其他企业,关门大吉。要么今天倒,明天倒,要么转到其他领域,只见哀鴻遍野,昔日的世界工厂,早已昨日繁华不见。


    为什么不愿意老老实实做实业呢?因为做实业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累死累活赚个几十万不赔就菩萨保佑了,不如投资一套房一年下来轻松赚个几十万。前不久新闻曝出上市公司利润买不起深圳一套房吗?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小工厂。


    这个社会普遍的浮躁,每个人都想快,企业更是如此,不停的融资,上市,兼并,没钱的企业想尽一切办法融资上市圈钱,有钱的企业一个劲的搞兼并盲目扩张做大盘子,但凡是行业类新生的优秀小企业,很快就会被资本和大企业盯上,最终逃不过被收购兼并的命运。在他们的逻辑里做不做品牌不重要,等别人辛辛苦苦培育个品牌出来,我直接用钱买过来,多省事儿啊。


    而对于这种碾压一切的野蛮的行为,我们还美其名曰:互联网思维,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可,并认为这是商业社会的生存法则而坚信理所当然,却从来没有想过这种行为是否正常?也没有想过这种碾压一切的粗暴野蛮对新兴的创新力量造成的巨大影响,反而成为他们日常交流中推崇备至的典型。


    关于这点,我们不妨从德国吸取点经验。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称之为“隐形冠军”。


     “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一项产品领域,力图做到最强,最后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强。而早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制造也属于低质廉价,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偷窃设计,也曾因此被扣上不光彩的帽子。

    一个螺丝都造不好

    “有那么多螺丝钉制造商,但要找到一家符合要求的厂商,并不容易。”


    “螺丝钉问题在机器人行业更夸张。机器人上的螺丝钉几乎都靠进口,国内买来的螺丝钉一打就折,而机器人要运动,需要受力,对螺丝强度有要求,一打就折的螺丝钉绝对不能用于机器人身上。”


    这是业内人士的原话。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是我在此危言耸听,如果我们一个连螺丝都造不好,还期望在其他技术含量更高的领域做出好产品吗?当然,做不好螺丝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其他就一定不行,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种我们内在的态度,一种责任感的缺乏。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差不多就行了。正是因为这种“差不多”思想,才造出来那么多看上去差不多而实际差很多的产品,这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人骨子里的东西,不根除,永远也别想造出好产品。


    在今天的国内,认认真真造好产品的企业真的不多了,而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异想天开的不靠谱概念满天飞。


    去年夏天,一个叫黄修源的年轻人带领自己的游侠汽车团队召开了一场发布会,推出了互联网概念汽车游侠X。而这款游侠X从研发到样车问世仅用了482天,而且黄修源也在发布会上信心满满地宣布要在2017年正式量产。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家公司,传统车企用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他只要几百天,中国企业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牛B了?是不是任何事物只要和互联网沾上了边,其他的所有一切都可以免了,造汽车需要的设备,机械,材料,技术,互联网可以生产吗?


    还有那个做娱乐影视的乐视也要造车,我想问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代表工业制造最高水平的汽车工业变得这么容易了,谁有钱就可以玩一把。最后,爱哭鬼靠同情是造不出汽车的。


    互联网思维从本质上说只是一种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实业的硬件基础。就像马云再怎么牛逼,还是要到理发店理发一样,就算他不用到理发店,还是要人来给他理,互联网能给他理发吗?

    能简单就简单,能省就省

    有个故事这样说的:一个朋友找一位德国同事问路,德国同事很nice的跟我说,你等1个小时来找我,我要上网查一查。想想无非就是google一张地图,然后打印出来。结果一个小时回来,发现她不仅打印好了地图,标记好了路线,甚至还标记上了哪里会比较容易走错,最后用一个塑料封皮非常精致的套好交给我,最后用一张便签纸写好她的电话,交给了这位朋友,并且说,找不到路,随时可以打电话过来问。


    在以前还没有导航地图的时代,有过问路经验的人该知道吧,问个路别人不整你绕路就是烧高香了,还想给你打印地图做标记。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说简单点是服务精神,这才是真正的靠谱。如果延伸到做产品上,那就是真正立足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需求,进而制造并改进产品。越是某些细节的地方,某些看不见的地方,也绝不敷衍,绝不偷工减料。而在国内,奉行的则是能省就省,反正看不见也摸不到,做那么干嘛,还要增加成本,我又不是傻逼,不会干这种事。


    所谓简单并不是偷工减料,那是一种因极致追求而自然产生的结果,正如iPhone手机,其一问世就俘获了世人的芳心,我们只看到那经典外观和美丽的设计,可是谁知道那每一个零件,每一根线条的背后有多少设计师的付出与努力。

    普遍缺失的人文关怀

    如果说制造业由于科学研究,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工业基础等原因确实不是我们在短期可以赶上的,那么某些服务品牌,这并不需要非常高的科技含量,例如美国的UPS,FedEx,为何我们还是一个也没有呢?


    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国际著名的企业和品牌,他们的愿景中都会有涉及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的一些东西,甚至成为企业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赚钱这种境界了,虽然不敢说每个这样标榜的企业都是这样去做的,但是至少给我们展示了这些企业(品牌)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未来。


    国内的企业,有几家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的,那些赚了钱的企业只想赚得更多,没有赚钱的企业更想赚钱,似乎在他们的眼中,做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践踏普通民众的利益,假货,劣质货,只要能卖出去赚钱,谁管那么多。


    当然,做企业要赚钱本无可厚非,有钱才能做事。但是,对于某些企业来说,体量已经足够大,赚的钱也足够多,按照发展惯例,到了这个阶段,理应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应有更高的追求和境界,而不是永远作为赚钱机器存在。


    从这我们大概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信仰和价值观,在企业家和员工心中,根本就不知道做这个企业的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没想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使命,纯粹是为了做企业而做企业,甚至仅仅是为了赚钱。当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连企业生存都成问题了,哪里还去考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说的就是源头的问题,如果一开始你就不想去罗马,那么无论走哪条道,最后一定到不了罗马,这就是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区别所在。


    从一开始,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就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做企业,这与全球品牌发展的趋势无疑是存在偏差的,而这种偏差将会使中国品牌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


    所以中国品牌要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走完这段路并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虽然世界已经做好了迎接中国品牌崛起的准备,但是,显然我们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来源:视维品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费电话

QQ客服